找到相关内容138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口业最伤人也最害己 当清净口业

    的话传出去,就血光连连,血流成河。对一位弘法的人而言,一句中伤,可能就造成许多无明的灵魂无依无靠,沉沦无救。一个清净慈悲的道场,只要一两个人传播谣言、是非,就道业中止,法缘休息了。等到谣言得到澄清,一切...

    净静

    |口业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8583925818.html
  • 明一法师答:什么是蒙山施食?

    苦楚,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、言行举止,不造恶业,以免沉沦。其三,为行菩萨道,蒙山施食就是期以大悲心,籍佛、法、僧的力量,使六道众生都可以来这里听经、闻法、忏悔,增长善根,共成佛道。 施食有很多功德,如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明一法师|施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1/15371034637.html
  • 学佛次第

    众生要入菩提,端乎一心。  如果逐妄生迷,将在迷境中沉沦,因为戡不破执著,无法在贪嗔痴爱中解脱,导致烦恼纷生。有云:“明心见性、本不迷惑、笑断意根、廓然莹彻。”人原就具有佛性,是圆明不缺的,但要琢磨,方可令其大放光明。清净的心是修行的根本,努力的抑恶心、发善念,精进修行,才是不二法门。梦窗法师说的好:“妙性圆明,离诸明相,切忌白日挑灯经行,灵光独耀迥脱根尘。”您以为然否?  人一初生便是清净无垢...

    陈启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3740595.html
  • 生活的层次

    宗教的生活了。  所以,释迦牟尼佛,求解脱、求证悟,而历代的宗教人士,也都希望不受愚昧、无明的束缚,不做贪心欲望的奴隶,不在生死中沉沦,不在苦海中沉浮,不在五趣六道中轮问。  人生如《法华经》所说“...

    颜佳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4740957.html
  • 略论信佛与学佛

      信与学者,本应无二。信吾人本具佛性,因妄想执着,不能证得;信佛与吾人心性不一不异,佛乃觉悟之众生,众生乃未觉悟之佛陀。但吾人虽有佛性,却久被尘障所蔽,不令发显,以至沉沦六道生死相续。释尊化现,开示人天涅磐正路,正是启发吾人心智,破迷开悟;以正智宝剑,力斩无明烦恼,此过程即谓学佛。由此可见信佛乃学佛之基础,学佛乃信佛之进阶。  但对于某些人而言,信与学者,又是不同。有人好言信佛,其信乃信其有,...

    唯 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142338.html
  • 心在三界居何地位

    心田。’”即以心能生善恶之苗,比作田,所以叫“心田”。  《心地观经》说:“三界之中以心为主。能观心者究竟解脱,不能观者究竟沉沦。众生之心犹如大地,五谷,五果从大地生。”即把心看作万法之本,比作地,所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342959.html
  • 寻找上师·为什么要找老师?

    生命的迷宫里永恒沉沦。   我找寻大师的唯一目的:以暂时的紧箍咒枷锁换取真正的自由,也就是大家说的“解脱”。当然,自由的定义很多种,每个人会找到认同的对象去打造自由的双翼,能否持久,就看彼此的...

    陈念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343945.html
  • 戒的精神与意义

    戒法就像是渡海浮囊一般,我们要度过烦恼的大海,必须藉浮囊之力。犯戒之人,就像是浮囊破了洞,一定是沉沦于烦恼业障海中。所以,唯有持戒清净,才能够安稳的到达涅槃的彼岸。《遗教经》中,佛陀告诉我们对于戒法,要...

    见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544377.html
  • 巍巍菩萨道

     众生心地散乱,千头万绪,烦恼丛生,莫衷一是,菩萨见之,广行慈悲,为之宣说禅定解脱之法以对治,不令众生精神散乱,业障现前,失常造业,因而沉沦;众生愚痴鲁钝,业障蒙蔽,不见真理,邪知邪见,所行乖异,菩萨...

    如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247873.html
  • 玄奘的真精神

    ,推出过一部《丝路》的纪录片,比较到敦煌骗宝的斯坦因和玄奘的两种不同的探险,认为前者只是追求财富,玄奘则是追求真理。遗憾的是,无论中西,人类在走过了古典时代的辉煌之后,精神的沉沦是随着年代流逝而加速的...

    蓝克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2949669.html